现在75岁上下的人不知还记不记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少先报》上曾经开展过对一位名叫“张平”的小学生错误思想的批判活动,只因他说了这么一段话:“我如果再晚出生几十年就好了,等那时共产主义社会已经实现,大家都过上了幸福生活,我就可以少吃很多苦。”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我就是那个张平。

小e随笔的图片

这事已过去六十多年,当年策划此事的人都已经作古,就连我这个“被批判者”也年届75岁,趁还活着,把这件陈案记录于此,使之不湮没于世。

 

那时,共青团中央向全国青少年推荐老革命者陶承写的《我的一家》这本书。书中回忆了一个红色家庭在白色恐怖年代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动人事迹,其中父亲欧阳梅生、大儿子欧阳立安和二儿子欧阳应坚都先后为革命献出了生命,事迹非常感人。当时我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人村小学读五年级,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是胡承安老师(他后来是第九届共青团中央候补委员),他非常重视这项读书活动,在全校大会上做了读书动员报告,同学们人手一本书,大家都读得很认真。读了一段时间后,学校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写读后感。我的作文一向优秀,经常被老师当成范文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推荐,于是我就想把这篇读后感尽量写好,争取得到老师表扬。我知道写读后感最忌讳泛泛而谈,这样就平淡乏味,我就冥思苦想怎样写出新意,也就是古人说的“语不惊人死不休”,于是在读后感中先赞颂了革命先烈年纪轻轻就英勇就义的大无畏精神,然后联系实际批评自己怕苦怕累的懦夫懒汉思想,就写了本文开头那几句话,却不料由此惹出大祸。

 

读后感交上去不久,有一天上朝会课,班主任总结了全班写读后感的情况,表扬了一些同学,但没有我。她很快话锋一转,口气变严厉起来,说:“这次写读后感也暴露出个别同学存在贪图享受的剥削阶级思想,不想付出,只图享受,还要深挖自己头脑里的资产阶级思想!”她没有点名是谁,但边说边盯着我。我的心顿时狂跳起来:“难道说的是我?”我做贼心虚的小心向左右看了看,幸亏没人注意我。

 

第二天新一期《少先报》发到了大家手中,头版头条赫然出现了大标题:“张平同学的思想对吗?”然后引用了我读后感中那几句话。随后的“编者按”要求同学们针对这种错误思想展开讨论,要求通过讨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顿时五雷轰顶,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从此以后,每期的报纸都铺天盖地登载很多学生来稿,要“帮助张平同学纠正错误思想”。

 

我没想到我的无心之举竟惹来这么大的麻烦,我整天惶惶不可终日,生怕同学们知道张平就是我,又不敢告诉家长,怕他们骂我。好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一直没点我的名,这才使我能苟且偷生。

 

这事的后果很快显现。六年级干部改选,我的学习委员职务被无端剥夺,很多同学对此不解,但我心里清楚。

 

那一年,我才十二岁。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风潮集 » ​我就是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