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迟早都是社会的菜,家长不可不警惕啊

韩城嵬东徐村有座九郎庙,供奉春秋时期晋国赵文子、程婴、公孙杵臼三人。庙里有个烧纸钱的铜盆,铸造于元朝泰定年间,铜盆铭文记载布施者有张、王、杜、杨、秦、卫、赵、李、吴、程、高、宁、刘、冯、同,共计15个姓氏27户人家,说明公元1324年,以上15个姓氏已经生活在徐村。
康熙三十六年,也就是1697年,徐村人再为九郎庙铸造一口铁罄,铭文记载共有59人布施,其中同姓47人,冯姓8人,左姓2人,董卫各1人,时隔370年,冯同两姓成为村里的主要姓氏。小e随笔的图片
同治元年,也就是1862年,徐村《重修水池碑记》上布施者159人,已经全部是冯同两姓,最初元朝铜盆上记载的其余13个姓氏全部消失。这说明了个问题,规矩在家族延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元1324年,冯同两姓在徐村还是小姓氏,排在本村其他人后面,但时隔530多年统一全村,原因是冯同姓氏源自司马迁,大家族出来的人规矩多,家风家教严,勤俭和自律就容易出人才和人物,从而形成对其他姓氏的碾压和蚕食。
中国北方有句俚语:亲戚盼富,邻家盼穷。亲戚盼着彼此发财,这样遇着急事好借钱;邻家巴不得倒灶,倒灶了好买了对方的院子,扩大宅基房产。话很露骨,但徐村姓氏的演变很好诠释了这个道理。徐村村名暗喻续村这说法,可能只是冯同后辈们的演绎,他们祖先到这个村时,也是外来户。
我们平时教育子女,只讲一些大道理显然是不够用的,培养娃有个良好的习惯,形成自律的意识,比给娃留下万贯家财更有意义,没有家矩娃也守不住身外之物,在传承中迟早都是别人的。君子之徳和小人之术是行世济身必不可少的两项能力,孔子名冠天下、德行圆满,受困于陈蔡,饿的想吃屎都没人给他拉,道德在生死面前不堪一击,我们平时只给娃说要学好的,至于具体怎么办,娃茫然无知,不让娃在习惯中积累力量,孩子迟早都是社会的菜,家长不可不警惕啊。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风潮集 » 孩子迟早都是社会的菜,家长不可不警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