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每天的穿搭,都很赞!”

翻开学生的作业本,一张特意贴上去的黄色便利贴上有这么一句,一时语塞。

出生于上个世纪那么不讲究穿戴的年代里的我,又被时光携带着跌进了一个如此讲究颜值的时代里,坐在讲台下面的中学生也可以把眼光放在站在讲台上面的老师的衣着上,我怎么有种芒刺在背的感觉?

对老师的评头品足应该是在鲁迅为老师画像的时候就有过的吧?也对,在他们这清一色的一模一样的衣衫上,能看到什么让人眼睛一亮的光点?人的日常生活里,其实是需要时不时地振奋一下的,就是眼前一亮的那一刹那吧,有时可以让人支撑小半天的兴奋。

中学的校园里,对学生的着装要求非常严格,整齐划一的校服,甚至是整齐划一的头发,整齐,也单调。对学生如此,对为人师表的老师,也没有太多的宽容——女不可画浓妆,不可穿短裙,不可着无袖,不可穿紧身……男不可穿短裤,不可着无袖……

罢了,职业所限,在学生面前晃来晃去,这些要求不过分,这也是大多职场的正常要求。

在正常的范围内,我们仍可以把自己收拾的靓丽一点。

小e随笔的图片

不化妆,不等于是蓬头垢面,也不等于是素面朝天,简单的淡妆不但自己看上去精神一点,对周围的人也是一种尊重。黄黑暗沉的脸上,扑一点点粉底,既遮瑕,也挡阳光。淡淡的唇膏,既增色,也润泽。没有舞台灯光,眼影和腮红可以省略,早晨洗完脸,一分钟就够了。

根据自己冷色系或暖色系的衣服,配一个不同色边框的淡咖或淡灰墨镜,也是让自己眼睛舒服了不少。耳朵上的小耳钉、耳扣、耳环,不可太张扬太晃动太闪亮,但也要根据衣服的颜色和款式,有一点点简单的变化,比如,冷暖色调的搭配,长一点或者短一点的不同等。脖子上那条百搭的链子,黄一点白一点都无所谓,但毛衣外面的那条就得有个颜色和款式的变化,特别是素色衣服,搭上一条不一样的链子,会不再那么单调和沉重。夏天之外,各种小丝巾也是增加衣服生动性的一个小亮点,除颜色的搭配外,还有不同的系法,现在更加方便的是出现了各种丝巾扣,用起来简单还好看。

腕上,还是换两块表戴戴吧,可作饰品,更是实用。简约朴素,端庄大方,无可挑剔。那些闪闪烁烁的链子镯子之类的,年轻人可以玩一玩,不要太张扬就好。

说到年轻人,那些充满了青春气息的休闲、牛仔、小衬衫、小白鞋等等,都是靓丽又大方的清新风格。站在讲台上,也应该是能够阳光四射让学生们提起精神的。

提到衣服和鞋子的搭配,我离人家专业人员还差着十万八千里,说多了也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还是打住吧。

 

在我做班主任的年月里,有人对我说过:你不是喜欢穿裙子吗?你那么多裙子,怎么很少看到你穿啊?

我只得哀嚎一声:穿裙子需要“嗒嗒嗒嗒”地踩着高跟鞋,扭动着柔软的腰肢,不说风摆杨柳,也要婀娜一些吧?但班主任呢?走路是要带风的,你想不出那个风风火火的身影怎么驾驭飘飘逸逸的裙裾吧?班主任的标配应该是牛仔裤和运动鞋!——随时跑起来,不用换服装。

爱美是人的天性,不管是容貌气质还是衣饰打扮。天生丽质,你就静待花开;先天不足,你就尽力弥补,不要弄巧成拙就好。

一个老师,就是一本行走在校园里的教科书,这话说的有道理。

衣装,是我们的外在文化,但透过这个外在的表层,可以看到一个人内在的精神——这个课题比较深奥,我没有做过深入的探究,只知道,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域环境,会有不同的表现。

那个贴了满手膏药的张桂梅老师就不用说了。如果说饰品,那一块块不规则又毫无光彩可言的黑皮膏药,就是她为自己各种衣服搭配的妆饰,在学生眼里,那应该是比珍珠钻石还要美丽的穿搭。

犹记得四十多年前,我那个一身黑色粗布棉衣棉裤的班主任张恒太老师,头扎一方白羊肚手巾,仿佛随时扛把锄头就在田垄间去挥汗的样子。就是他,坚持不让我辍学,且目送我一步一步修正自己的学习方向,直到跨进大学的门槛。

至今记得刘孝英老师一边甩着开了线的毛衣袖子,一边挥汗讲课的样子,在他用衣袖擦汗的时候,白色的粉笔灰便抹在他的额头上,然后,再被汗水冲到脸颊上;记得魏华明老师课讲到忘情处,手臂挥动间,白色的棉絮从袖口的开裂处钻出来,被他奋力的甩动扯出一团。

记得年轻的化学老师(忘记了她的名字)胸前的衣襟上,那一串与衬衫同色的刺绣花叶,还有拂在她肩头上的两条麻花辫子,随着她在试卷上指指点点,左右摇晃。阳光就那么温温地罩着她白皙的脸庞和熠熠生辉的眸子。

记得刘淑云老师永远的冬天小西装夏天小衬衫的简单明快,而她眼睛里的凌厉却是让我在中学阶段就收获了对文言文知识的系统把握,至今站在讲台上,能够底气十足地解读司马迁和苏轼们,解读成堆的模拟试卷和高考试卷。

四十多年过去,他们留给我的,不仅仅是衣着带来的一刹那的兴奋,而是感奋之后永久的崇敬与怀念。

只愿,我讲台下的学生,注意到的,不仅仅是我每天的穿搭,更要看到我眼里的光芒和心中的温暖。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风潮集 » 老师的穿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