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习俗。我奶奶去世前就抬到了“灵床”上,去世后,用白纸盖上了身体。在灵床前放一个香篓子,里面盛满高粱,高粱上插上三根香点燃。家人要勤看着,看着香快烧完的时候,就点燃新的香。这叫“香火不断”。另外,在灵床前还要用花生油做“长明灯”,按迷信的说法,这是照着死者的魂呢。现在成了一种风俗。

天明之后,忙头带着两个男忙上(主要负责男性吊纸的)和两个女指使客就来到了。负责操办丧事的人,有的是村里红白理事会的人,有的是村民自己找的热心人当忙头、忙上(男)、指使客(女)。一般是一个忙头,两个忙上,两个指使客。如果吊唁的客人多,则再加一个”二忙头“(忙头副手)一个忙上一个”指使客“。再安排一个”大笔先生“(指有文化,写字好的人—-笔者注)记录来吊唁的人上的账,安排一个细致的人负责收现金保管现金。如果单位上吊唁的人比较多,主家会再从单位上找”大笔先生“和收现金的人,另设一个账桌子。这样,一是忙的过来,二是跟亲朋好友的区分开。主家还设一个”内贵“,负责保管物品,如烟酒等。”内贵“一般从本家近房中找。小e随笔的图片

忙头先做的事情,是联系火化车。特别是冬天,老人生病去世的比较多,火化需要排号。还要联系挖墓坑的人。联系流动饭店。因为有的地方可以先赊欠后结账,有的地方需要先交钱,例如火化费。主家需要先拿出一部分现金给忙头。

 

忙头还得找几个人帮忙。一是”送信儿“,二是”搭灵棚“等许多杂活儿。说到”送信儿“,就是指”报丧“。忙头会根据主家商量的意见,写到纸上,然后安排人去送信儿。一般是主家的姥姥家、姑家,儿女亲家等。报丧的范围大小,也是主家定。各地的风俗也不一样,例如,有的地方,姑父姨父去世不给”送信儿“,有的地方”送信儿“。有的地方,叔伯表姐的婆婆去世也给”送信儿“。有的姨父去世,亲戚感觉不能”送信儿“,但是两家走的近就打个电话。有一些亲戚,虽然没有“送信儿”,知道了也去了。但是以前不行,只要不来“送信儿”的就不去吊唁。所以“送信儿”的人很辛苦,骑车跑很远的路。根据忙头的安排,中午在主家的哪个亲戚家吃饭。遇到刮风下雨下雪,送信儿的人可受罪了。但是受人之托,为了大家的信任,送信儿人是无怨无悔。现在时代发展了,送信儿的人有时候也打个电话,不是都到家里去送信了。

搭灵棚一般是在屋门外。挂上加洗的遗像,摆上灵桌。灵桌上摆贡菜和酒壶酒杯,还有香。灵棚里是本家近房的晚辈在跪棚。跪棚一般是跪在干草上或者草苫子上。灵桌前放一张席,是供吊唁的人祭拜用的。

忙头找的帮忙的还有扯孝布做“项帽子”“白大褂””大头“(孝服)。一般的是孝子孝女、侄女、侄媳妇都有白大褂。孝子的帽子上还有两个疙瘩,是让孝子”装聋作哑“的,意思是把丧局事务交给忙头负责就行了。(未完待续)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风潮集 » 农村里的红白喜事